把 Clonezilla Live 安裝到硬碟
原文適用舊版個程式
目前DRBL教學有更精簡正確的文章
請參考:http://drbl.nchc.org.tw /clonezilla/clonezilla-live/livehd.php
Clonezilla 有 Server 版、USB 版、CD 版,主要就是要讓大家可以方便使用。細節可以參考http://clonezilla.org, http://clonezilla.nchc.org.tw,如果想用的人請先學好備份還原等基本操作。
一般的做法通常是使用網路、光碟、USB 進入 Clonezilla 進行備份與還原的操作,但是這樣需要額外媒介如 USB。我的想法是將媒介換成既有的硬碟,不管是筆記型電腦、桌上型電腦,都可以直接備份還原為主,而且速度也會比較快。
做法就是把 Clonezilla 安裝到硬碟去,做出 Dual-boot 的方式。也就是開機的時候提供 Windows 和 Clonezilla 兩個選單,第一個也是預設選單是 WindowsXP ;第二個則是 Clonezilla-Live,用途是提供 "預設備份"、"自訂備份"、"自訂還原"。
- 預設備份等同於出廠備份,提供一個預設的映像檔,有點像 ASUS 的筆電在硬碟中藏一個還原磁區。
- 自訂備份則是讓使用者自己備份現在的 C: 碟,將會備份到 D:/backup。
- 自訂還原則是讓使用者自己還原 C: ,從 D:/backup 的還原點。
故事是這樣的...
因為最近當"好人"買了 ASUS 的筆電,內建 VISTA,讓我非常難過。所以我把他換成了XP,內建的還原變成廢物。所以計畫是把 XP 裝好,再把 Clonezilla 也裝進去,取代原來的還原磁區。
安裝 XP 時,必須要有 3 個磁區
- 第一個磁區放 XP 作業系統 (C:, NTFS, 30G, sda1)->(表示 C 碟、ntfs 格式、30G 空間、Linux 代號是 sda1,以下類推)
- 第二個磁區當作放重要的資料還有自訂還原點 (D:, NTFS, 100G, sda5)
- 保留 10G 當第三個磁區 (10G, sda6),以後要拿來當作 Clonezilla 和預設還原映像檔的磁區
XP 與基本軟體的安裝結束之後,要注意的是不要裝太多東西,因為還原的磁區只有10G。開始進行預設影像檔的製作,先做一個 Clonezilla-Live usb or iso 都可以,並用其開機進入 Clonezilla,選擇語系、鍵盤等之後,選擇 device-image,備份第一個磁區 sda1,儲存到 sda5(/home/partimag),image-name 建議取 default。(不會備份的人請參考官方網站 與 吳老師教學)
開始備份: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ocs-back-1.png?650x266
備份完成: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ocs-back-2.png?650x433
備份結果: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ocs-back-3.png?650x43
假設備份都沒有問題之後,以下就是本篇的重頭戲。把 Clonezilla 裝進硬碟,我參考 Steven 寫的 custom-ocs 做了一個符合我故事的 custom-ocs2,許多步驟要執行,有點考驗 Linux Skill,請小心。
切換到 root
sudo su -
需要可上網環境(很幸運我用 dhcp 就可以了)
ifconfig eth0
dhclient eth0
建立第三個磁區(不要搞錯啦,會很危險)
fdisk /dev/sda
p (目前的分割表)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1.png?650x180
n (新增磁區)
l (邏輯磁區)
大小他應該會幫你算好,取最大值。
p (看看結果)
a (設定可開機磁區)
6 (選擇 sda6)
p (看看結果)
w (確定寫入、儲存)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2.png?650x348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3.png?650x393
開始格式化(不要搞錯啦,會很危險)
mkfs.ext3 /dev/sda6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4.png?650x349
製作自訂 Clonezilla
cd /live/image/
wget 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custom-ocs/custom-ocs2
ocs-live-dev -g tw.UTF-8 -k NONE -s -c -m ./custom-ocs2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5.png?651x419
將自訂的 Clonezilla 安裝到硬碟
mount /dev/sda6 /mnt
unzip clonezilla*.zip -d /mnt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6.png?651x316
將預設的還原點也放進去(換言之,往後要改預設還原點也是可以的)
mkdir -p /mnt/home/partimag/default
cp -r /home/partimage/default/* /mnt/home/partimag/default
讓電腦有多重開機
mkdir -p /mnt/boot/grub
wget 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custom-ocs/menu.lst
cp menu.lst /mnt/boot/grub/menu.lst
cp menu.lst /mnt/boot/grub/grub.conf
grub-install --no-floppy --root-directory=/mnt /dev/sda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7.png?650x195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-8.png?649x218
大功告成,重新開機看看吧 ...
開機選單:(預設是XP,Clonezilla 是用來備份還原的)
Clonezilla 選單:
{{http://www.libthomas.org/\~thomas/wp/wp-content/uploads/2008/07/custom-ocs2.jpg?500x221
對使用者而言,往後如果他自己想要備份,只要開機選擇 Clonezilla ,接著選 "Backup",就會自動把映像檔存在 D:/backup 。如果選 "Restore" ,就會從 D:/backup 還原。雖然這樣一次只能存在一個映像檔,但可以利用檔案總管自己處理 backup 資料夾,不管是要燒錄起來、複製、重新命名都可以,愛怎麼管都可以。而 "Default" 則是當使用者沒有映像檔可用,還有一個當初預設的映像檔。
我想,我這個 "好人" 算做的滿徹底的...
convert from Thomas blog post id 314 old convert log: ./153302/tag%3E2008%2007%20linux)
@2008 @07 @linux
Comments